胚胎停育能预防吗?
刚怀上孩子不久,却在孕检的时候被医生告知胚胎停育,这简直就是一道打击,而有的孕妈接受能力比较差,心理素质也不强,可能会在事后留下阴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对于胚胎停育这一现象我们要了解它的原因,并且做好预防工作。可是,胚胎停育能预防吗?
胚胎停育是指由于胚胎缺陷、母体环境或外界环境存在不利因素,从而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死亡的病理性妊娠,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流产。超声表现为胎囊内未见胎芽或胎芽不完整、未见胎心搏动等,临床上主要依靠超声,结合血hCG、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导致胚胎停育的因素很多,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感染因素(如TORCH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等)、内分泌因素(如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血糖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等)、免疫因素(如母胎ABO血型不合、抗磷脂综合征等)、凝血系统因素(如母体存在高凝状态)、以及母体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但有50%的胚胎停育尚不明原因。胚胎停育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叠加综合导致。
1.首先,备孕的爸爸妈妈一定要身体健康,为孕育下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其次,备孕前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生殖医学科进行规范的孕前检查,评估夫妇双方的生殖健康情况,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若有流产史的准妈妈。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生殖专科进行流产原因排查,积极治疗引起流产的高危因素。为再次怀孕扫清障碍。
4.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并且关注自己的月经周期,配合医生尽早确诊“早孕”。
导致胚胎停育的因素很多、机制十分复杂,仍有50%的胚胎停育未知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避免其发生,但是胚胎停育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所以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失去信心,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1、不要在胎停育3个月内再次怀孕,失败的概率很高,建议6-12个月以后试孕(监测基础体温、黄体功能、做女性激素水平检测),要把黄体功能放在检查的第一位。
2、如果已经有了3次胎停育,并且已经完全排除了宫口松驰和肾脾阳虚的话,有必要对封闭抗体治疗。有抗体不一定胎停育,抗体消除了也不一定就能克服胎停育,而且抗体是可以通过运动和中药治疗也是有效果的,TORCH必须查。
3、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随便试孕,很危险;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多运动、听音乐,培养乐观的精神;孕前检查越详细越好(夫妻双方都要查),发现问题不要盲目悲观,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胚胎停育怎么预防?
当精子与卵子在女性体内相遇,便会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一段时间后便会发育成胎儿,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有的孕妈会很享受这个孕育过程,但是有的孕妈却会遭遇胚胎停育的噩耗。胚胎停育虽然不是每个孕妈都会遇到的,但是却是每个孕妈都不想遇到的事,那么胚胎停育应该怎么预防呢?
据报道,80%的胎停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50%的胎停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结果,孕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孕早期的恶心、呕吐、乳房胀痛、尿频等妊娠反应,若孕早期妊娠反应减轻或消失,极有可能是胚胎停育的信号,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若确诊“胚胎停育”,则需及时终止妊娠,防止因处理不及时,导致准妈妈凝血功能障碍及不孕、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1、做好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对于能否孕育一个健康生命来说至关重要。孕前检查时,如果被查出一些不适合怀孕的疾病,医生会告知你暂缓怀孕,在这些疾病治愈后怀孕就会防止怀孕后所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特别是高龄产妇,还有一些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人,做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孕前检查需要夫妇双方都进行。
2、改进生活环境
孕前和孕早期,一些不适合孕妇呆的环境应该远离,比如说新装修的房子、二手烟浓度高的场所、家里新买的车等等。尽量远离含有有毒物质的环境,比如刚装修的新房、刚买的新车。计划怀孕前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物,如果必须服药,需要让医生开一些副作用小的药物服用。
3、调整生活方式
备孕时,男性应该戒烟戒酒,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应离开夜生活。进行适量的运动,在孕前三个月开始服用叶酸片。
4、保持好的心态
无论是孕前还是孕期,孕妇的心态对于胎儿的成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5、对症治疗
(1)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母亲年龄有关,建议35岁之前怀孕生育。如果超过35岁欲生育,孕前应进行遗传学检查,确定是否可以怀孕。
(2)内分泌及免疫异常: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如果确诊为黄体功能不足,可以应用黄体酮制剂,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子宫异常者,针对不同原因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
(4)生殖道感染: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因为导致胚胎停育的因素很多、机制十分复杂,再加上还有一半的胚胎停育未知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避免其发生,但是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失去信心,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