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管婴儿过程中,很多细节都会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子宫内膜的厚度也是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悉,子宫内膜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试管婴儿胚胎着床。因为子宫内膜就好比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胚胎才能更容易着床。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一下子宫内膜的相关问题,以及子宫内膜多厚最有利于做试管婴儿。
海外试管婴儿费用提示:一个治疗周期费用6万人民币起,泰国一个治疗周期费用8万人民币起,而赴美一个治疗周期费用是2.8万美金,约人民币19万左右。
1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
在通常情况下,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5mm~10mm,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女性正常生理周期内的不同时期,厚度也不尽相同。
让我们从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三个阶段来分析。
增生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也就是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分泌的雌性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现出增生状态,在生长后期,子宫内膜的厚度可以扩大到9~10mm。
分泌期
黄体形成后,孕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分泌反应,越来越软。直到分泌期晚期,子宫内膜像海绵一样,糖原和其他分泌物溢出。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到10~12mm。
月经期
月经期雌激素和孕酮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血流减少,缺血性坏死。变性,坏死的内膜和血液混合排出,形成经血。此时在脱落状态下的子宫内膜,厚度约为1~4mm。
2子宫内膜多厚有利于做国外试管婴儿?
大家知道,拥有健康正常的子宫才能保证女性成功生下宝宝,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做国外试管婴儿,女性子宫环境变得尤为重要,而子宫形态和子宫内膜的厚度决定着子宫环境的好坏。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刚怀孕后,体内激素分泌旺盛,子宫内膜增厚到约10mm。目前,有利于受孕的子宫内膜厚度约为8mm。在国外试管婴儿过程中,因为客户多方面原因,国外试管婴儿医生会使用药物来调整孕妇的激素水平。一般来说,当子宫内膜厚度约为8~14mm时,可以移植胚胎。
3子宫内膜薄,做国外试管婴儿行不行?
子宫内膜薄指超声检查的女性,其子宫内膜达不到8mm。通常情况下,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然后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是尽可能来月经的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如果第14天排卵,子宫内膜厚度没有达到8mm,那么这表明子宫内膜薄。
子宫内膜薄会影响胎儿植入,导致国外试管婴儿移植失败。国外试管婴儿是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和卵子取出,在实验室中进行体外人工授精,形成囊胚,然后将其移植到子宫。
囊胚植入是国外试管婴儿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只能依靠胚胎本身来依附于子宫内膜。
4子宫内膜薄,有哪些原因呢?
导致子宫内膜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年龄、内分泌、堕胎刮除术、子宫内膜损伤变等因素,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年龄因素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子宫内膜会变薄,因此相对而言,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状况会更好,妊娠成功的几率更大。
内分泌因素
情绪很容易影响子宫内膜,长期紧张的焦虑经常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内膜的厚度。
堕胎刮除术
子宫内膜分成三层,顶部逐月剥落,中间层和底部不剥离,如果中层受损,影响不大,如果底部受损,后果将更为严重。
内膜损伤
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
5子宫内膜太厚,做国外试管婴儿行不行?
首先,需要说的是,子宫内膜厚的案例本身在难孕育人群中很少发生。
子宫内膜过厚,胚胎不能成功植入子宫内膜,并发症较多,因此子宫内膜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维持一般厚度的最佳。
总之,子宫内膜偏薄或者偏厚,都是不利于国外试管婴儿移植的,因为囊胚在植入子宫后,无法依附于子宫内膜,当女性在行走或者活动时,囊胚会直接从子宫内膜内滑落,这样也就意味着国外试管婴儿的失败。
6做国外试管婴儿前,需怎样调理子宫内膜?
事实上,绝大多数患有子宫内膜薄的女性,即使没有得到治疗,也能满足国外试管婴儿移植的要求。
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外试管婴儿过程中,如果是由于激素水平下降或手术创伤导致的,国外试管婴儿医生会指导你使用激素药物来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
对于个人子宫内膜薄,不适合怀孕女性可以选择冷冻胚胎,休息或治疗在冷冻胚胎移植前一段时间。
如果因为某些疾病导致子宫内膜偏薄,国外国外试管婴儿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移除原因,或使用一些药物来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子宫内膜厚度最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Tips:
提醒:子宫内膜8~10mm,做国外试管婴儿成功几率最高。如果做国外试管婴儿,子宫内膜厚需要进行诊刮治疗,如果内膜太薄那么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进行国外试管婴儿,但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成功几率会更低。
由于子宫内膜的厚度会根据月经周期发生变化,正常来说,是在8-10mm,如果低于8mm,就需要进行调理了,准备做试管婴儿的女性患者最好要在月经干净的第三天来做个阴道超,以便于了解子宫内膜具体厚度。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